19歲大學生與抑郁癥抗爭兩年:父母給我最大支持
作者:?汕頭健康網
更新時間:?2019年11月26日 02:34:45
游覽量:?160
簡述:
8月20日電 (石榮 楊醉文)請你們不要放棄對校園的向往,老師同學都在等你們,父母也一直在支持你們。開學季即將來臨,8月20日,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,已走出重度抑郁
近年來,青少年抑郁癥問題逐漸凸顯。據介紹,2018年7月以來,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共收治青少年抑郁癥住院患者40余例,多為重度抑郁,主要表現為持續情緒低落、興趣減退、睡眠障礙、食欲不振、體重下降等,一些患者甚至有自殘自殺念頭。
“最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,這兩年來他們從沒放棄我,即使在我復發的時候,他們也從沒對我失去過信心。”小禾說。
自此,小禾下定決心要努力走出抑郁。堅持跑步、聽音樂、看書、與父母旅行……不久,小禾的情況好轉并重回校園。在繼續與抑郁抗爭的時間里,小禾一邊聽從醫囑堅持服藥,一邊督促自己多與同學交流,積極參加集體活動,還熱心參與支教、環保、益跑等公益活動。“要讓自己忙碌起來,充實起來,開心起來。”小禾說。
8月20日電 (石榮 楊醉文)“請你們不要放棄對校園的向往,老師同學都在等你們,父母也一直在支持你們。”開學季即將來臨,8月20日,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,已走出重度抑郁并重返校園的19歲大學生小禾(化名)用自己的經歷鼓勵病房里的抑郁癥孩子。
2016年3月,小禾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確診為重度抑郁,開始進行藥物治療,其后休學回家調整?;丶液蟮恼粋€星期里,小禾把自己關在家里,拒絕外界一切聯系,也沒跟父母說一句話。
該院兒少心理科副教授葉海森介紹,除了遺傳生理因素,社會交往不良、學業壓力、家庭不和睦、父母離異等是誘發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原因,應引起父母和學校的重視。父母在幫助孩子走出抑郁癥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小禾是長沙某大學大三學生。兩年前,小禾從懷化來到長沙,充滿期待地踏入大學校園。不料,因環境適應、學習壓力等問題,半個學期后,她開始經常情緒低落,敏感多疑,時常一個人偷偷哭。“當時我感覺班里的同學都在孤立我,在背后說我壞話,感覺自己前途黑暗,甚至有想死的念頭。”分享會上,小禾回憶。
“一旦發現孩子有抑郁癥癥狀應立即就醫。治療過程中,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,培養興趣愛好,多與同齡人交流,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讓孩子體會到快樂和成就感。”葉海森建議,抑郁癥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有的患者面臨復發的可能,因此父母更要有信心、耐心。
“直到一天下樓喝水,我在樓梯口碰到父親,他哭著問我:‘孩子你這是怎么了,你叫我一聲爸爸’,我突然被父母的愛觸動,緩緩從嘴里喊出一聲‘爸爸’。”小禾回憶。